English

一个士兵和三千名贫困学生的故事

——记“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”荣获者、济南陆军学院学员谢国江
2000-08-1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东华 陈长辉 蒋永武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伟 我有话说

谢国江,一个普通士兵的名字,在沂蒙山区家喻户晓。就是这个“小人物”,用爱心和艰辛唤起数万人组成“助学大军”,救助了山区3200多名贫困学生。济南军区为他荣记一等功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其颁发“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”。

五载节衣缩食,资助10名贫困儿童上学

谢国江踏上漫漫助学路,源于一件偶然事情。

1995年春,入伍还不到半年的谢国江,因训练劳累过度被送往医院治疗。

同病室有个吴大爷,身患淋巴癌去世,给残疾的老伴和一双正上学的儿女留下一万多元债务。

“娘,我去打工,挣钱还债。”15岁的儿子哭着说。

“不,哥的成绩比我好,我去挣钱供哥上学!”14岁的女儿跪在了母亲跟前。

病房里的人都落泪了,谢国江哽咽地对吴大娘说:“他兄妹俩年龄还小,这学不能不上啊!学费就让我来承担吧!”

谢国江拿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,让兄妹俩交学费。从此,他定期将节省下的士兵津贴费寄给吴家。在他的资助下,哥哥吴贯圣现已中专毕业。妹妹贯虹也上了高中。

一天,谢国江得知苍山县磨山镇东土门村有个叫高敬敬的女孩,8岁丧父,母亲精神失常,离家出走。小敬敬只好辍学在家。

利用连队给了半月探亲假的机会,谢国江坐车到了苍山小敬敬的家。

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?除了一个用土坯垒成的锅灶,空无一物。一同前来的老村长几次鼓励小敬敬:“这位解放军是特意从远方赶来助你上学的,快叫叔叔!”可敬敬一声“叔叔”没喊出口,就“哇”地痛哭起来。

谢国江在小敬敬的破茅屋里住下来,白天跑村、乡,帮她解决生活困难,晚上就帮她补习功课。此后三年里,谢国江不断地给敬敬寄去上学费用,还给她写了48封信,勉励这位深山孤女奋发读书,成才报国。

谢国江当兵5年,一直资助着10名贫困儿童上学。他不抽烟,不喝茶,连刷牙时牙膏也只是象征性地挤上一点点,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失学儿童身上。

九下沂蒙,为两千贫困学生建立“特殊档案”

1997年秋,谢国江考入了济南陆军学院。人离开了沂蒙军营,心仍牵挂着山区孩子。他决定利用假期实地考察儿童失学状况,建立“沂蒙山区失学儿童档案”。

莒县桑园乡板石村有个小姑娘,名叫梁永美。谢国江第一次进山见到她时,她才5岁,患了白血病躺在床上,双腿浮肿,左腿根已化浓流水。为了给孩子治病,家中甚至卖掉了爷爷的寿棺。当时,谢国江把身上带的几百元钱全留了下来。

第二次,谢国江带来了自己募来的捐款,送永美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。

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。一天,小永美拖着截去左下肢的腿,爬到山坡上的小学,趴在门外听老师讲课。老师出门一看,完全惊呆了。只见小永美那沾满泥巴的小手被山石划破,石板路上留下道道血痕。

就在这天,谢国江第三次来到这个苦孩子身边,不仅与乡、村、小学联系,让她进了课堂,小永美还成了他“长期关注的沂蒙孩子”之一。

九进沂蒙,行程达一万多里,谢国江调查了上百个乡镇的200余所中小学,走访了42460名贫困学生,整理出一套“沂蒙山区贫困学生档案”。这凝聚他汩汩心血的“特殊档案”,成为谢国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区孩子的“第一手资料”。

南行万里,为二百失学儿童找上资助对象

1999年暑假,是谢国江第六次走进沂蒙,16天里走访207名失学儿童,并全部拍摄了照片。为帮助这些孩子在开学前找到“资助对象”,他决定到南京去找他的老同学。

此时,他身上只有84元钱,买了张临沂至南京的车票和一袋方便面,仅剩下五角钱。

车到南京,无钱坐公共汽车。他步行了五六个小时,才赶到老同学就读的审计学院。老同学见面,寒暄话还没说完,疲惫不堪的他就已经坐在椅子上睡着了。

醒来,说出自己此次“南京之行”的目的,老同学及其同室校友都很感动。他们连夜复印了1000份“救助沂蒙老区失学儿童倡议书”,从商店要来几个纸箱,又从附近废品堆里拣来一些硬纸板,贴上谢国江从沂蒙拍摄的失学儿童照片,照片下方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、家庭住址。

次日是星期天。谢国江和审计学院7个大学生,来到南京闹市区鼓楼大街旁,手持倡议书,摆下一地照片,向过路人宣传。

之后的几天里,谢国江跑大专院校,串街道、工厂。南京之行,使30多名老区孩子有了“助学对子”。

“南京大捷”之后,谢国江又转到南通市。因连日在风雨中奔波,他发高烧到39度多,一连打了三天三夜的吊针,才清醒过来。病未好,他又带上“失学儿童档案”上路了。在如皋,他为18名孩子找到了资助对象。在南通中学、南通师范学院,他发动100多名师生加入到资助沂蒙儿童上学的行列。

建立五十三个“爱心联络组”,救助三千余名贫困学生

谢国江的义举得到了大家的支持。

一次,中队长李长欣、大队长刘鹏在夜里查哨时,发现他正打着手电筒给老区儿童写信,知道了他的“秘密”。第二天,学院院长李洪程、政委范作辑知道此事后,立即指示学院政治部整理出谢国江的事迹材料,并号召全院官兵向他学习。接着,全院每个学员队都成立了“爱心联络小组”,组织全院官兵加入助学行列,全院官兵共资助3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。

在陆军学院领导支持下,谢国江把“爱心活动”延伸到驻济18所大专院校。他带着自己在几百名失学儿童家中拍下的照片,在各学校巡回举办“沂蒙山区失学儿童图片展”,数以万计的学子心灵受到极大震撼,有的捐款助学,有的“承包”下一至两名贫困儿童的学费。如今,53个“爱心联络小组”遍及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4省18市地43所军地大中专院校,使老区32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